Nat Med. 2024 Dec;30(12):3555-356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4-03280-4
內科部魏淑鉁教授參與國際合作研究探討腸道微生物組在IBD診斷中的應用。利用來自不同地區與族群的5,979份糞便宏觀基因組資料,辨識出IBD患者的腸道菌相變化,並對潰瘍性結腸炎與克隆氏症分別挑選十種與九種細菌物種,建立診斷模型。這些模型在發現族群中區分IBD與健康對照的準確度高(AUC>0.90),且於八個跨族群驗證資料表現穩定結果。進一步開發多重微滴數位聚合酶連鎖反應(ddPCR)檢測,針對特定IBD相關菌種,該測試模型在區分疾病與對照組時的表現優於傳統糞便鈣衛蛋白檢測。綜合以上,多菌種的生物標記組具有成為非侵入性IBD診斷工具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