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big screen image small screen image
字體大小
A
A
A
轉寄 轉寄
電漿子表面晶格共振結構助攻 實現室溫奈米雷射新機制

Sci. Adv.11, eadu6824(2025).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u6824

 

雷射因具備優異的單色性、方向性與同調性,廣泛應用於光通訊、感測、醫療與量子科技等領域。然而,如何將雷射縮小至奈米尺度,並在室溫與大氣環境中穩定運作,始終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課題。

 

近期,中研院應科中心呂宥蓉副研究員(亦為本校物理系合聘教師)與本校化學工程學系闕居振教授合作,成功突破此一技術瓶頸。研究團隊首度結合準二維鈣鈦礦材料與高品質因子(high-Q)電漿子表面晶格共振結構,開發出可於室溫操作的奈米雷射元件。此設計大幅強化奈米尺度下光與物質的交互作用,使雷射不僅體積微小,亦能穩定穩定輸出單模態、波長可調的雷射光。此研究成果提供一項具備低成本、高效能與可大面積製造的室溫奈米雷射解決方案,未來可望應用於光學雷達(LiDAR)、光通訊、光運算與量子光學等前瞻領域,為次世代光電科技奠定關鍵基礎。

 

相關研究結果已於2025年5月7日發表在《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 ,並獲選為該期網頁首頁特別報導。研究團隊感謝臺大-中研院合作計畫、國科會與中研院的經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