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16, 447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9795-y
生命科學院生化科技系楊啓伸老師團隊,於日前發表研究成果,發現了古生菌之新型菌式視紫質,稱為鎂視紫質 (Middle Rhodopsin, MR)。此鎂視紫質竟可利用波長約為 500 nm 的光能,調節菌體和環境之間鎂離子濃度的平衡,使該古生菌可以很獨特地,在對大多數其它菌體有害的高鎂離子 (> 2M Mg+2) 環境中生存。
本研究工作最重要的執行者,為博士班學生柯齡甯。共同作者亦皆同為生化科技系學生的林國禎、陳睿芊、柯達、和李冠毅。該團隊以實驗室自己設計發明的感光-ITO 技術,Real-time 精密測得光照後激發鎂離子運輸的生理作用,並以 X-光結晶繞射技術,同時解析出野生型和失去運輸功能的單點突變型之結構,從而提出鎂離子被鎂視紫質運送的分子機制細節。